《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多美的一句话,简简单单,意境非凡。林徽因一生最少矫饰,她有的是深刻的美,单纯的美,才女的美,林徽因更是一个集才气与诗情于一身的女子。这本传记虽然不像其他传记那样对主人公的生平事迹叙述翔实,但字里行间的赞赏与倾慕却时刻让我们产生一种共鸣。
一直喜欢民国的女子的,仿佛自一个遥远的地方缓缓走来,一路美好一路清宁。那些美丽的旗袍,昏黄的照片,安静的姿态,不消言说,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而林徽因,却穿越了四季,独守人间四月天,独守了爱,暖。曾经翻看过她的照片,简单却也美好的黑白照。穿旗袍,裙子,淡淡的微笑,静静的站立,就自记忆里再也挥不去。
而白落梅,有时候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来自民国的女子。是个纯粹安静的人,带了淡淡的书卷味,浅浅的禅意。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在她的生命里,寂寞也是那样的让人心动,也只有那时,世事才会如此波澜不惊。她独倚幽窗,素手焚香,筝曲环绕,寂然清喜。
如果说林徽因是人间四月天,是一树一树的花开,美丽绚烂。那么白落梅该是那清冷正月吧,是一株素梅,一片冰雪天地,独自盛放。一个温暖,一个清凉,却都是骄傲有才情的女子。这么美好的两个女子,相遇,该也是惊心动魄的美丽吧。
今夜无雨无月,窗外亦是一片寂凉。偶有浅淡的风,吹过莲荷,拂过茉莉,然后离去,独留花香一片,教人暗自神伤。是的,如风一样的女子,来过,去了。白落梅以正月的笔墨去写四月的林徽因,以清凉融进温暖,以安静度量轰烈。这个我极喜爱的当代才女,以安然的心情,静静地描写那位历史长河里的女子。不浓墨不重彩,简单却也真挚,想来总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感动。
白落梅说林徽因是朵白莲,清冷冰洁,爱的清醒爱的平静。当爱情接踵而至时,她会做短暂的停留,又义无反顾地离开。看着她决绝的背影,又无比的优雅,那时候,仿佛连一声珍重都是多余。她让每一次转身,都成隔世,又让每一次相逢,都成永远。她总是那样洁净,任凭世事万象丛生,她的内心,始终山明水秀,一清二白。
看起来,那么多的爱,那么美的情。白落梅却叹,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恍然间才明白,白落梅和林徽因一样,始终是内心清醒明净的女子。把一切看的彻底,却在内心深处期许着些许温暖。
白落梅笔下的林徽因是超凡脱俗的,甚至比我们所虚构的、臆想的林徽因还要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她给人以淡然的感觉,让人心中宁静,心生向往,心生思慕。字里行间,白落梅写着林徽因的多情,即使她将三个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也让人感觉这种玩弄的无限清纯与真诚。美女和才女,两者得其一便足够让人爱慕和怜惜了,何况,林徽因是两者的组合体,受到那么的仰慕是理所当然的。白落梅只是抽离出了林徽因的表象,赋予她更为脱俗的外壳,于是她笔下所演绎出的林徽因,与我们隐隐约约了解的林徽因,有了更多的不同。这个林徽因是更美的,更有才的,更深情的,更传奇的,但是,也是最不真实,最没血肉,最没现实存在感的。
或许我们看了太多的所谓真实的,尊重史实的描写,待看到这种感性的文字时,便有了一种扑面而来的清新感,对于作者字里行间的议论和抒情,作者对林徽因附加的主观的描写,非但没有抵触之心,反而更添亲近之意。也许,人性向来是喜欢美好的吧,喜欢美好的人,也喜欢美好的文字。林徽因满足了其中一个条件,白落梅满足了另外一个条件,美好的人和美好的文字,让人欲罢不能,想不喜欢都不行呢。
什么时候也开始很俗的去写读后感了,原本一直以为我只会去写一些比较偏忧郁是文字,其实本身是很喜欢那种文字的,可以是淡淡的也可以是很浓烈的,就像以前很喜欢看饶雪漫的书《沙漏》,内容已经忘记,但是书本名却一直不曾忘记过,真是忘性大。那些文字依旧在,只是把它锁起来,没有时间去翻阅罢了。
白落梅,是在20xx年年前才知道有这么一位作家,也知道有一本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书。周末结束,偶尔住宿在哥哥家,侄女的书桌上放着这么一本书,还有一本叫《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本书是说张爱玲的,却总是阴差阳错的错过去看这本书,所以现在手上的一本《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自然也是从我小侄女那边抢过来的。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是一个聪慧的女子,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就是林徽因。书上是这么描述她的。
以前竟一点也不知道她,不知道有这么一个人,不知道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到底意味着什么,以为只是偶尔兴起制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的才情是佩服的,也的确是个聪颖的女子的。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衍生出许多不喜,不喜她与徐志摩的分开,不喜她与梁思成结婚后心底住着个徐志摩,不喜金岳霖为她终身不娶,不喜梁思成在她离开之后又娶其他女子。这也只是我的不喜,无关任何人。
徐志摩为她抛妻弃子,离婚后独身去寻林徽因,换来的是她选择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与梁思成结婚以后,彼此还时常联系,在香山别院养病时,徐志摩更是她的座上客,有时会很不理解,这两人这是何必呢?有时也会淡然一笑,这就是生活吧!自己的生活只能自己生活。从星座上来说,6月份是双子座,所以林徽因具有浪漫的诗人情怀,也有建筑学家的紧密理性思维,只是她更偏向理性。夜深人静时,又会是怎么样呢?后来徐志摩遇难,是为了去听她的演讲也好,是逃离陆小曼也罢,逝者已逝,独生想念好了。
与梁思成,感觉是相濡以沫,也只有这个词能最好的诠释。相濡以沫了一生,最后梁思成另娶他人。结果很意外,但细想一下也不是很意外。林徽因是爱梁思成的,但是心底更爱的应该是徐志摩吧。这份爱再深沉,枕边人是最了解的,所以这也算是个不是意外的意外。
喜欢金岳霖,也许同情、怜悯的成分更多一点,其实不应该,金岳霖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爱了林徽因一生。只是活在世俗的我们不懂这个。书中没有多少言语是形容金岳霖的,为数不多的文笔,却也是那么影响深刻,这样的男子爱着这样的女子一生。钦佩。
想不明白为什么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他们四个的感情纠葛也许能用这个解释,徐安好,那么林便好;林安好,徐则好;林安好,金则安好。只是我的境界不够高吧。有些人,你安好,那便是好的吧;有些人你安不安好,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心里是这么想的。曾恶意想过,你若不好,我则安好。只是时间、心情会改变,淡然了,也就无关紧要了。
故事结尾,一场别人的一生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晚上就完结,活在当下,却是如此漫长,一个人可以碌碌无为一生,一个人争权夺利一世,到最后寥寥几句,再无其他。徐志摩遇难了,林徽因病逝了,梁思成另娶了,金岳霖孤守一生了。一切随着时间的步伐,属于他们的痕迹越来越淡。只是以后的我们偶尔翻阅。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粗粗的翻阅过。即使懂得,也不见得慈悲。
林徽因,出生于杭州的一朵白莲,是不染纤尘的一代江南奇女子。她将她的灵气带出了杭州,带入了上海,带到了伦敦。她以她的与众不同让徐志摩为他等待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怀想了一生。因为她,世界越发多彩;因为她,我们体会到了人间四月天的不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让我读到了一个如水般温柔,如风般神秘,如竹般坚毅的林徽因。她虽出身于官宦人家,却不染凡尘俗气。自小天资聪颖的她,在姑姑林泽民的教导下,学会了读书写字,便开始慢慢懂得了这个世界。
书中讲到一张关于林徽因三岁孩童时的照片。那一个小小的女孩,尚未记事,却对这世间已有了看法,眼神是那般单纯。她渴望探求这世间的风云变化,渴望着了解那个对她来说陌生的世界。这便是林徽因自小便注定的与众不同。
都说上苍是公平的,林徽因集一身优良基因,然而在拥有一个优秀的父亲的同时,也有着一个平凡的母亲。父母亲之间这段毫无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备受煎熬,对于双亲,她是又爱又恨。由此,更是催熟了这颗小女孩的心灵。小小的林徽因过早的便懂得了世事无常,也懂得了在完美的背后亦藏着许多的无奈,开始多愁善感。在我看来,书中所讲的林徽因的一部作品《绣绣》,便是小时候林徽因家庭生活的写照。只是相对于绣绣的最终病死,林徽因确实幸运许多,他懂得什么是世事无常,什么是两情相悦。只怪造化弄人,无端生出这么多的痴男怨女,不得尽如人意,只是徒增伤感罢了。由此,林徽因在对于她与那三个男子之间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懂得了取舍。所以,林徽因依旧是林徽因,依旧那般清雅,高贵,美丽。正如诗中所说: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十三岁的她因为当时的局势,全家迁居北京,而她却不得不留下来。我们会想,在那样的局势下,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女孩儿独自一人过生活,必定是举步维艰,不知所措。可是,任谁都会,可她是特例,因为她是林徽因。她不轻易在人前落泪,从始至终以一种傲然的姿态,以其女主人的身份将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便是她的坚毅之处。
面对感情她不会让自己爱到卑微,爱到不知所措。对于徐志摩是如此,对于金岳霖亦是如此。或许她会做短暂的停留,但正如徐志摩那首《再别康桥》写的那般: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林徽因始终是她,只会在他人的心上轻轻掠过,她不属于任何人,亦是无人能抓住她的心。“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那英国伦敦,她爱上了那个风流倜傥的男子——徐志摩。但是面对毫无结果的爱情,林徽因毅然选择了放手。等到走了很远,她才回头看了看,原来还有那么一个人一直在原地等她,那就是梁思成,那个最后与她携手一生的男人。或许按照林徽因的心性,她不期待永恒,只期待这一刻的美好。有句话说的好: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林徽因宁愿放手,也不会期待那所谓美好的未来。愿等到老时将这些封存在岁月书页中的记忆翻看出来慢慢品味,足矣度过余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的白莲。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让我们品出了那如白莲般清雅,纯洁的林徽因。
无论过多少时间,人们依然会记得那个如莲般的江南女子——林徽因,那一座康桥,那一段康桥之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