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小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的未来会闪闪发光。所以我们上了那么多年的学,做了那么多年的工作,吃了那么多的苦,到最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一位平平凡凡的普通的人。毛姆——《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我们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接受平庸,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但这并代表我们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在平凡中,我们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希望。
这本书,情节曲折。讲述了,一个男作家的“闺蜜”向他投诉,说自己那个老实巴交的经济适用型老公也就是男主留下一封分手信就失联了。家里一直现状稳定,衣服洗了,地也拖了,菜也合口味,难道是有小三,这怎么行?我帮你找!于是作家来到巴黎,在一家小旅馆找到了男主。破门而入,正准备捉奸在床,却只见男主在这破烂肮脏的房间里画画……不是出轨又为何要抛家弃子?男主平静的说:我对妻子、孩子和生活已经厌倦,只想画画。这个在正常人看来是“欠教育”的理由,却得到拥有文学理想——男作家的无脑支持。他回到伦敦劝“闺蜜”离婚,放理想一条生路。于是,男主甩掉包袱,醉心创作。他穷的吃不起饭,还好有位画家朋友欣赏他,他主动负责男主吃住,还把自己的画室让给了男主,甚至妻子都做了男主的模特(你懂的,模特在画家面前时不穿衣服的),所以最后他把老婆也搭了进去。为了彻底成全自己的欣赏,画家朋友退出了家庭。但男主依旧是只要画画不要人妻,人妻就自杀了。男主的天赋逐渐得到了关注,但他认为这会干扰到创作的纯粹。后来,男主就跑到一个偏僻的小岛,娶个土著姑娘,生了个娃,继续画画。最后,男主得了麻风病,交待土著妻子,在他死后必须把遗作都销毁了。也许在他看来,世人的眼中只有六便士,没有人能通过这些画作看到他看到的月亮。
你愿意放弃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追逐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吗?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的这样做了,他在不惑之年放弃了一切,独自离开家乡,成为了一名流浪画家,满地都是六便士,而他是那个抬头看到月亮的人,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辞去工作,抛下家庭和他人,看来或许很不负责任,但坚持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理解,也许,人生的意义不过就是对得起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毕竟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愿我们都可以去享受那些属于我们的平凡而不平庸的日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你是否有勇气抬头望向月亮?
——题记
莎士比亚在《雅典的泰门》里说:“金子,贵重的,闪光的,黄澄澄金子,不,是神哟,我不是徒然向他祈祷,它足以使黑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邪恶变成善良,衰老变成年少,怯懦变成英勇,卑贱变成崇高。”但是满地六便士时,多少人愿抬头仰望月亮?
查尔斯·特里克夫是一位成功的证券商人,结婚八年后,他突然选择抛弃家庭来巴黎学习绘画,只为追慕心中的梦想。当查尔斯数十年回到家后,面对生活的琐碎,心中是否有那么多时刻想要逃离?是否他也迷茫?眼前的人事那些点滴是真正属于自己?他在做的是那个想要的自我,还是别人眼中的自我。而他的人生到底是活着该活着的样子,还是他自己认为的样子?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斯特里克兰一般的`选择时刻,都会在看似安排好的生活里感到惶惑。是否应该放弃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诗与远方?安稳是平庸的最大诱惑,是让我们缩手缩脚的关键点。我们害怕赢家通吃,自己落的一无所有。我们愿意屈从眼前的苟且,放弃诗与远方的田野。不是我们不想,只是我们不敢。有多少人拥有非凡的品质,肯在生命的道路上赌一把?斯特里克兰就是其中之一,生意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心中追寻艺术之梦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自认为自己对于他人是多么的不可或缺,其实更多时候不就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当斯特里克兰离开后,他的妻子经历了短暂的痛苦,确认他不会再回来时,便理所当然地背起了家庭的责任,按部就班的生活,似乎他从未存在过。最初的感觉没有错,她只是需要一个角色,以至于他是谁并不重要,只要能满足她的一切虚荣即可。甚至即使没有也不重要,她还可能收获同情,生活安然无恙。
我们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认清生活同时还能热爱英雄主义算不算平凡?放弃一切,选择浪漫主义的方式,却终无所获算不算平凡?像商人一样致死寻找自我而不被世人理解算不算平凡?斯特里克兰想逃离的并不是婚姻和家庭,只是身边人企图的控制、摆布和要求,以及对世俗的标准和界限的摆脱。它需要一个家庭,一个女人,但前提是他必须先是他自己。
正如毛姆所说,你不是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而是成为你不得不成为的人。我们很多时候成为了不得不成为的人。可是在此之中或之后,如果还有某个时刻你的心在思考自我,追寻自我,那么,当你想要捡起六便士时,也顺便抬起头看看月亮吧。
也许看着看着,它就在你心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象征着梦想,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六便士代表现实,平凡而真实。
书中的主人公斯里克兰德是一个证券经纪人,高额的收入,辛福美满的家庭,美丽贤惠的妻子、聪明可爱的儿女,四十岁的他可以说生活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有一天这样的生活全变了,因为斯里克兰德的绘画梦想全变了,也许是心灵的召唤,也许是神的指引,斯里克兰德像着了魔一样,背井离乡追求理想。最后却落得穷困潦倒,病死异乡,但我知道他的精神世界是满足的,他完成了他的梦想。
一个人的眼里、心里,如果只有理想而没有其他,那他的理想一定可以实现。斯里克兰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许是追求梦想的人自带的魅力,不断地有女人爱他,要照顾他的生活,但是他从没有投入任何感情,因为他只看得见自己的梦想。他的妻子来找他回去,他拒绝了,一个善良的画家收留生病的他,画家的妻子却爱上他,要和他在一起,善良的画家让出自己的家让一起他们生活,他也不懂珍惜,导致画家的妻子自杀死去。
后来在斯里克兰德流落在一个小岛上,偶尔做点零工来维持必要的生活所需,娶了一个当地的姑娘阿塔,他就不必去做零工而可以一心一意的画画,阿塔真心待他,为他生了两个孩子,在他患了麻风病的时候,她对他仍然不离不弃,还为他请医生看病,却遭到他的拒绝,他除了画画真的是心无旁骛,他在生前的一年多已经全瞎了,却在自己的屋子墙壁画上了惊世绝作,死后让阿塔一定要烧掉。因为这梦想只是他一个人的.,而不是为了展现给全世界的。生前穷困不堪,死后他的画作价值连城。这个人是好是坏,他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已经不再重要,他追求理想的精神却深入人心。
这本书也许有一些地方我不是很理解,但知道是国情不同,生活背景不一样,一 ……此处隐藏7973个字……看看月亮是否还在天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尘归尘,土归土。
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没有找到的答案,都在尘土里。
由此我对艺术心生敬畏,对艺术家心生悲悯。他们的人生有那么多的不同,而平凡的生活必然是大同小异才真实可靠。
不恰当的说,伟大在于另类。正如书中所说:也许艺术是性本能的体现。
我们会再一次发现,凡是真实的伟大的,都无从评判。
查尔斯斯朱兰在而立之年毅然决然的开始了“走自己的路”,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却在求安稳的年纪推倒了自己命运之碑重新艰苦卓绝的琢磨一遍,最后在大火中新碑被烧成白屏,仿佛他从来没有来过。
他在四十岁前循规蹈矩尽责任,四十岁以后没心没肺追逐梦想。人的一辈子,都是分两段的吧,一段是社会想要的,一段是自己想要的。很显然,自己想要的与社会想要的格格不入,所以路走得异常艰辛。在世时其价值几乎无人看中,离世后又一次印证了艺术的时间价值定律。其实对于“查尔斯斯朱兰”们来说,创造了什么及其价值都不重要,那份追逐的勇气和过程更性感。
这本书前三章类似梭罗的《瓦尔登湖》前三分之一的写法,一开始是交代书的逻辑背景,与细节比较疏离,看着有些晦涩难懂。幸好译者是个性情中人,保留了外国名著的“粗俗”特色,读起来更真实入情。
查尔斯斯朱兰所呈现给我们的勇气、毅力自己对人生价值的宗教般的信仰与践行,是本书的核心财富。如今世界及其纷繁复杂,机会很多险恶也很多,在选择这个命题里,人生的意义被哲学和心理学再一次清晰的描述和呈现出来。究竟要怎么活才不算碌碌无为了无生趣,究竟要做一个怎么样的人才配活着,究竟要追求什么的`价值和意义才不虚人生走的这一遭!在这些根本性的宏大命题里,“半路出家”或许是一种选择。
我愿意相信,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更愿意相信,所有的“异样”都是绘画“素材”的积累。我们不是一定要特立独行,但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特立独行得奋不顾身。
至于艺术和爱之间是否真的不能共存,我想查尔斯斯朱兰的人生艺术历程并不足以验证清楚。当在《我们仨》里看到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先生就像个小孩除了做学问什么都不会时,我确认了所有选择必然有些巨大的牺牲,机会成本一直都在。
谋生和追求始终是矛盾统一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伟大,我们的梦想所追求的可能不过是一把火的幻生幻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理解和宽容是我们对生命最好的成全。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谈理想,不能以身体为代价去拼搏,只管赶路,莫问前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询问了几个好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大家对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敢于去追逐月亮,他选择面对苦难和厄运,这样的孤勇,便是我们凡人所不可及。也有人评价:他抛家弃子,即使是为了梦想,也该批判。可是梦想和金钱之间的抉择,哪有我们说的那么简单,不能一味的做非黑即白的判断。“月亮是那崇高而遥不可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很多时候,我们把问题简单化了,理想和现实摆在一起,你选哪个?但是我们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会看到,冲突往往非常复杂。
书中的月亮象征着梦想,而六便士象征着现实。比起当时的很多人,思特里克兰德拥有的六便士已经很多了,可是他哪怕知道这样做会失去他现有的幸福生活,他哪怕最后的结局可能是“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他还是选择了追逐自己眼里的幸福。我想起来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我认为它是对这个作品最好的诠释: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也许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我们不断追寻月亮的脚步,可是在这一路上,不断被现实打磨,磨平了棱角,磨掉了锋芒,逐渐融入这个社会。我们逐渐带上了面具,逐渐失掉了真心,逐渐成为一般人。也许到了人生的末端回想起这一生不过也就是那个“我用尽了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的结局。一般人都不是他想做的那种人,而是他们不得不做的那种人。我们之所以羡慕他,因为我们终究只是一般人。“每个人都只看到脚下的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到了月亮。”因为现实太现实,所以坚持梦想的人显得最难得。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如果他没有这样的选择,也许他过着令人艳羡的人生,他的家庭幸福,他的事业成功,可是他会后悔,因为这种幸福不是他眼里的幸福,即使是最后平凡的一生,他也想拼尽一腔孤勇去试试。
追求梦想的过程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因为追逐梦想的过程也是个苦难的过程,能否克服苦难还是个未知数。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的最后到底是什么,所以去试试追求自己的幸福吧。最终,我们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因幸福而高贵。无论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千篇一律的别人。我们是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是公式化的符号。保持自己的独特性,才能让自己永远认识自己:这还是我。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最近,我读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感触颇多!月亮是梦想与信仰,六便士是安逸与舒坦,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却只有月亮。我为斯特里克兰欢呼!对于故事中主人公抛弃妻子的行为,我没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宽容,但对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却表示无限敬佩。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点,我想起中国第一位女舰长韦晓慧,35岁前她是华为企业的一名高管,有非常优秀业绩,拿着可观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羡慕的社会地位;35岁后,她却弃笔从戎,成为一名军人,39岁时,更成为中国海军第一位女副舰长。我时常在想,当她抛弃原来优越生活,决定追寻梦想,成为一名军人时,她的内心要经历多少次博弈,有多少个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选择的后果。她所受到的`挑战与压力并不比斯特里克兰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后半生,她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气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宽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觉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点业余爱好,孜孜不倦,从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写作,做木工,剪纸,唱歌,或是游戏业余玩家,或是电影发烧友。
曾几何时,这些业余爱好在我们还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时,是我们梦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过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却离梦想越来越远。当我们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与舒坦,我们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诉自己,要甘于现状,要把过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铁口,同一趟列车,同一个表情,同一种匆忙,我们生命就这样,被偷偷的撷取,静静的,甚至都忘记时间存在。皱纹悄悄爬到脸庞,我们从别人口中的孩子,变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们的生命,真实的来过人间,但却从来没有感到过灿烂。我们还没有告诉世界,我来了!世界却让我离开了!
读了《月亮与六便士》,我的心底产生了一丝勇气和希望,纵然,我们缺乏足够勇气,做翻转。但至少在弯腰捡便士时,努力抬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