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春节初中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家的春节初中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即将到来,爸爸决定带我们回四川老家过年。我想:在四川有三个姑姑和许多表哥、表姐呢,今年过年肯定会更热闹、更好玩吧!
果然,在姑姑家之间走了几天人户(指串门),除夕就到了。中午爸爸请姑姑们全家在饭店“团年”,整整有两大桌人呢,真是热闹!我对除夕夜和大年初一更是期盼啦!
谁知吃完晚饭后,爸爸他们只是围在桌子边聊天,外边也只有几声稀稀拉拉的鞭炮和烟花声。我想:大概是这里的人住得太分散了吧!无聊的我只能上楼一个人看春晚去了。在一片寂静中,我进入了睡乡,这可是我度过的最安静的除夕夜了。
第二天一早我就醒了。吃完早饭会干什么呢?我心里暗暗想着。只见爸爸和姑姑他们拿了好些鞭炮和香烛等,对我说:“走,我们去给爷爷挂坟。”
昨天刚下过一场雨,狭窄的道路更是泥泞不好走,就连面包车也打滑了好几次,真危险。好不容易车停下了,我们又向下走了一段更窄的山路,才来到一座墓地旁。爸爸说:“到了。”这时大家的情绪都比较低沉。爸爸点起了香烛,我负责把一些彩色的纸钱挂在坟四周。这时,爸爸又拿起几张黄色的纸钱虔诚地拜了三拜,再把纸钱烧了。我也依样做了一遍。最后,爸爸把长长的鞭炮围着墓地摆好,点燃。“噼噼啪啪……”震耳的声响在山谷里不断回荡。接着,我们又走了好长一段小路,给爸爸的伯父、伯母挂了坟。哦,原来挂坟就是扫墓祭祖呀。
虽然今年的春节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热闹、好玩,但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让我懂得了很多。
我家乡的春节是别有一番特色的。当然,“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按我家乡的习俗,除夕到正月初十才算春节。
其中,除夕是我最喜欢的一天,尽管那天是最重要最忙碌的一天。在这个时刻,除了特殊原因外,大家都会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每当这会儿,外婆就将饭菜端上来,看着桌上丰富的年夜饭,我们还没吃就一个劲的说好。饭桌上,我们一边谈论生活中的奇闻乐事,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美味佳肴,享受团圆的乐趣。吃完年夜饭,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室外的空地看璀璨而耀眼的烟花在美丽的夜空中缤纷绽放。而大人们呢,就在家里看“春节联欢晚会”、准备明天拜年要用的礼品。
到了十二点,也就是午夜零点。家家户户都准备好鞭炮,对着门外大喊几声:“放炮啦!放炮啦!”随着喊声过后,“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激烈的爆竹和鞭炮声在我们耳旁回荡,这才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噼里啪啦!”这天早晨迎着几声炮声,我们才睡醒。没错,这天就是大年初一!这几天,我们都会去亲戚好友家作客拜年,并且还会带些礼品,表示客气之意。然后,我们会出去外面逛逛街,看舞狮表演。舞狮是我家乡的最大特色,看着虎狮从地上跳到高楼上,再用复杂又困难的动作表演,我们连声叫好!
过了初十,十一、十二时,我们也就该回去工作了。这时,长辈会让我们带些拜年时别人送的或买的礼品,喻意春节的喜气会伴随着我们度过这一整年。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
寄语:
春节可以说是大部分人最期待的节日了,除了春节特有的长假外,小编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迎接新的一年了!作者笔下的春节十分热闹,那么大家的春节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过年是我们每个孩子所期盼的。那么我们的爸爸妈妈呢?他们童年时代的年又是怎样度过的?
妈妈是80年代出生的。听妈妈说,那时经济条件不好。她小时候,过年穿的新衣服是外婆亲手缝的,花棉鞋也是外婆亲手给她做的。正月初一早上起床后,她们姐妹几个就迫不及待把新衣服、新鞋子穿上,感觉美美的。
妈妈小时候过年也会包饺子、吃饺子,这在平时是很少吃到的。吃完饭,女孩们会三五成群地跳皮筋、踢绣球。男孩子则会到小卖部买小鞭炮放着玩。过年,人们也会走亲访友,男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问好。大年三十的晚上,全家人幸福地聚在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前看春晚。
那时候,人们经常放一种叫“二踢脚”的鞭炮,它声音很响,危险系数也高。放“二踢脚”的时候,小女孩们都会捂着耳朵,躲得远远的。男孩们会哈哈大笑,说女孩是胆小鬼,有趣极了!
现在,我们生活在高科技信息网络时代。过年会回老家待几天,也有些人只是拿手机给家人通个电话,发个语音或者视频聊天。而且现在即使回老家过年,拜年也只是走个形式,没有人再磕头行礼了。
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吃得好,穿得好,基本上家家有车,爸爸妈妈还会在过年的时候开车带我们出去旅游,去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这是爸爸妈妈小时候过年想都想不到的!
我、爸爸和妈妈虽然过的是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年。但是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乐趣!我有时候很希望穿越到妈妈童年的时代,去感受一下他们的童年和他们所过的年呢!
春节是不一样的春节,第一次妈妈、妹妹没有陪在我的身边陪我过这个举国欢庆的全家团圆的春节。
我很想念我的妈妈,我选择这样的一个题目,来纪念这个特别的春节,在想念妈妈的同时,也让我想起去年的更特殊的春节,但那时我有妈妈的陪伴,我们一家人是在一起的,但那些白衣天使们为了更多人的团聚,奉献了很多,他们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一年一度的春节一家人在一起,不仅是我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希望!
作文写完后,我就通过网络寻找相适应的视频,妈妈每次看电脑只让我看半个小时,我寻找了两天,和妈妈视频沟通了数次,素材确定下来后怎么制作成了一个大麻烦。妈妈、爸爸都不在家,陪伴我的奶奶更不懂电脑,我该怎么制作?突然我想起了我的姥姥,她经常会把我和妹妹成长的照片制作成影集发给我们看,对,就找姥姥帮忙。
和姥姥沟通后,姥姥欣然同意帮助我,姥姥指导我所需要用的软件,我把我朗读的音频放入软件后,因为有些地方朗读的不好我有重复朗读的地方,就利用软件把不好的地方截取掉,把朗读弄好后配上相应的视频和图片,再在软件上把字幕—也就是我的作文打上去,在把我的朗读配上音。我打字很慢,一手一个指头的打下去等打完所有作文,我已经累得手都抬不起来了。
看到成品后,虽然我很累,但是我还是很开心,我又学会一样技能,虽然不熟练,但我学会了努力。更明白了家人的含义,就是在我无助的时候,家人总是在帮助我,鼓励我,让我不要放弃,要迎难而上,家人永远是我最大的后盾。
小年夜我又回到了奶奶家,因为学业的缘故,比往年晚了几天。一下车,和爷爷奶奶打过招呼之后我就关上了房门,听着外面大门开开关关,人进进出出,展示着刚刚买回来的衣服,只觉得这个只有床和桌椅的`房间是那么冷清。去年,我和妹妹在这张桌子上斗图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太空泥和叠叠乐堆满了地板,每每让大人们“无从下脚”。而现在,只有一个孤零零的书包斜靠在桌角,而那一大片空地在大人们的刻意“冷落”下反倒显得多余了。
妹妹自上了六年级懂事了许多,不再缠着要出去逛街了。大年夜那天,她才鼓起勇气进了我的房门,“姐姐,我想和你一起玩炮仗。”我莫名欣喜,想着总有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让我暂时脱离苦海,可吧台上孤零零的一个盒子却浇灭了我心中的火花——那是去年剩下来的一盒鞭炮。曾经那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烟花盒,喷式的,旋式的,还有飞天的,那都是我们耗费一整天,搜刮了方圆十公里之内的烟花炮竹店的成果。那曾经绚烂了一整个春节的烟火仿佛都成了上辈子的记忆。
零点的炮声再一次响起,但仍然坚守在阳台仰望天空中琉璃色彩的人,只有我和妹妹两个。是啊,因为我们正在这个尴尬的年纪,和小孩子玩不到一起,和大人们聊不到一处,和同龄人总是三句话不离学习。
春节,它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曾不仅仅是时间的印记,更是难得的欢乐,生活的沉淀。春节变了。它变得悄无声息,当我还对各个公益广告的苦口婆心一笑了之之时,却发现这早已不止是所谓的伤春悲秋、一厢情愿了。
究竟是因为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才造就了这么一个不一样的春节呢?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的象征,是一年里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住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说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了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按我们家乡的老规矩,腊月十五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从腊月十五开始,每次赶集都是人山人海,像一片黑压压的蚂蚁。爸爸在腊月就去尚湖采购年货,他买了几十袋的东西来准备过年。
孩子们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衣服,准备在过年的时候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第二件事是买年货,我们这些孩子是纯正的吃货,吃完这个,吃那个,嘴巴闲不下来。这过年恐怕就要重好几斤,对于女生来说,第三件事才是买鞭炮。过年时,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乱。他们必须准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显示气象更新的景象。
腊月二十三每家每户都要大扫除一次,表示把旧的不要,要欢迎新的。腊月二十八还要包粽子,包三角叉等食品。
除夕分外热闹,每家每户都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吃完晚饭,还要煮肠子、鸡、鸭,正月初一早上拜佛用的。吃完晚饭,大家一起看春晚。晚上还要守岁,小孩子们到十二点就可以睡了,而大人要受到凌晨才能睡。门前挂的灯笼也不能关,要亮到天亮。
正月初一就更忙了。吃完早饭,路上还要拿一把稻草让它烧起来,再跨过去。到庙里插上蜡烛,点上香后每人拿几根去拜佛。每座佛都要拜、拜完后烧纸钱、放鞭炮。在回去的路上还要搞一种叫“铜钱”的树的叶子,插在门上,表示会财源滚滚。拜完佛,舞狮子的人会来家里图个好彩头。下午,还要去亲戚家拜年,小孩子们最喜欢去了,因为可以收红包。
元宵节到了,又热闹起来了。村里很早就开始准备好舞龙灯了,道具早就准备好了。大家早早吃了晚饭,已经在操场上等候多时了。龙头来了,鞭炮声也响起来了。几十米长,要舞十几圈。舞龙灯的人累的满头大汗可心却是开心的。即使舞完了,大伙儿也还意犹未尽,还在讨论那龙灯怎样怎样。大伙儿还在一起放鞭炮,一起晓笑得前赴后仰,那欢笑声已盖过了鞭炮声。
一眨眼,到了正月十六,我们又要回到学校读书,父母们也要去干活。磐安的春节就这样结束了。
在我们家乡,虽然也有贴春联这样的习俗,但大多数人家只是贴着“福”字。而在山西,几乎家家户户都贴着春联,挂着红红的灯笼。在这寒冷的冬天里,看到这些红红的、挑挑的春联,心里总会感觉温暖。
去年过年时,我和妈妈一起去山西和爸爸一起过年。
大年三十上午,我和爸爸拿着浆糊和春联,爬上梯子贴春联。我在春联上整齐地抹上浆糊,小心翼翼地把春联一张一张贴好,转眼,平凡的院子里出现了红彤彤、令人喜气洋洋的春联,墙上、窗上、门上洋溢着红色的喜庆。
吃过晚饭,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鞭炮放在院子的空地上,点上火,顿时噼里啪啦一声作响,火树银花。我们和一些不能回家过年的叔叔阿姨们一起在烟火的陪伴下庆祝春节。几个小孩子手里拿着烟花棒在月色下你唱我跳。“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就证明了这一美好的时光吗?
晚上,一家三口窝在床上,兴致勃勃地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我尽量克制着哈欠等待着篝火。可中途还是小睡了一会儿,多亏妈妈的“脚底抓痒痒功”,才把我的瞌睡虫赶跑。
12点准,我和爸爸跑到院子里,点起了篝火,“哧溜”一声,冉冉的火焰冒了出来,照亮了整个院子,也照亮了春联,灯笼在摇曳的火光中更显喜庆。过了一会儿,火焰慢慢变小,最后完全没有了踪影,我没有时间去想它是到了西班牙还是意大利?倒在床上便呼呼大睡了。
这是我第一次在异乡过年,但这浓浓的年意早已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那份喜庆,那抹红色,那团红火让我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