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案

时间:2024-11-09 16:52:24
《劝学》教案(15篇)

《劝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劝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劝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掌握积累下列文言常用实词:劝、中、假、绝、师、传、道、圣;掌握积累下列文言虚词:于、而、故、焉、乎、之、其。

2. 学生通过探讨,认识到自主学习、从师而学是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能归纳出作者在文章中对学习规律性的阐释,能在探讨的基础上说出自主学习与从师而学的内在联系。

2. 学生能结合文章说出如何正确地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说明道理。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 教学方式:问题探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上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获得教养的途径》,懂得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获得教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荀子的《劝学》和韩愈的`《师说》,明白通过自主学习和向他人学习也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

(二) 1.点学生读《劝学》,正音。

2. 掌握通假字

3. .解题:劝,勉励。这个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

4..理解课文,疏通大意。(结合课件完成)

5..总结写作特点:运用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这些比喻的运用灵活多样,生动形象,增强了表达效果,使论证更有力。

6.实词积累:劝、已、中、槁暴、挺、砺、跂、疾、彰、假、绝、兴、跬、功、锲、躁

7.虚词积累:而,于

8常用句式判断(见课件)

(三)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劝学》。

练习“一词多义”训练:绝,强,假,望,闻。

第二课时:

(一) 导入:从荀子的《劝学》我们学习到要不停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今天我们来学习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所作的《师说》,来学习韩愈对从师学习的看法。

1.文学常识:作者简介,文体简介。

2.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一场文学运动,它主要是反对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的艳丽浮夸文风,大力提倡“言之有物”的古文,强调学习先秦、两汉的文章,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韩愈和柳宗元等躬行实践,终于把文章从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桎梏中解放了出来。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做《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5.本文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中心的?

(1)作者怎样从理论上对总论点作初步论证的?

分层:①总论点

②职能(正)

③必要(反)

④原则和标准

(2)第二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分论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论据(三组对比)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作者的议论抒情

①古之圣人 圣人 众人 圣益圣,愚益愚

今之众人(纵比)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其皆出于此乎(反诘)

②对其子 爱其子 于其身 小学而大遗

对其身(自比) 择师而教 耻学于师 吾未见其明也(否定)

③百工之人 百工之人 士大夫 师道不复,智反不能及

士大夫 不耻相师 群聚而笑之 其可怪也欤(讽刺)

分论点与总论点关系 从批评反面现象中进一步阐明总论点。

(3)课文第三段所用论证方法

论点:圣人无常师

引证:孔子的言和行

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

(4)说明写作缘由

6.词类活用现象

六、教学总结

《劝学》教案2

课题

《劝学》

课型

文言文新授

课时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2、学习“于、者、而、焉”4个文言常用虚词;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3、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能力点

1、学习从三个角度对比论述中心的方法。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3、背诵全文

教育点

体会学习对于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了解学习应持有的态度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其现实意义。

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

2.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和对比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PPT)

师:“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你知道这几句话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吗?

(学生纷纷说自己的理解)

师:是的,是关于学习的诗句。青少年好学,像太阳初升,光芒四射;壮年好学,像中午的阳光,明媚而艳丽;老年好学,像燃着了蜡烛,也会放出一缕光明。类似的名句你还知道哪些?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宋.陆游<>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晋.陶渊明<>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师:这写诗句都是劝勉鼓励 ……此处隐藏45777个字……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预习

阅读课文,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1.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完成目标1)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目标3)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目标4)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五、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一、二、三。

B、背诵全文。

C、写写这篇文章给你的启示。

六、说课精要:解决本课重难点要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更好的掌握。

(附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博士呢!只不过应当刎览一些书籍,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事多,比我如何?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补益。"吕蒙从此开始读书。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了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啊!"吕蒙说:"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你怎么发现情况这么近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2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全文。

3通过人物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步骤:

一、看导语、注释1(作者、作品简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正音

卿邪孰遂

2、朗读课文

三、看书下注释,了解全文大意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3、一字多义

四、阅读课文概括情节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五、课文在材料的安排、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六、分析人物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1、孙权:严格要求殷切期望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2、吕蒙:知错就改虚心好学

才干谋略大有长进

七、找出文中成语并解释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看

《劝学》教案15

一、导入

既来(升入高中)之,则安之。——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入课文

二、作者简介

“性本恶”→“明礼而化之”

三、释题

关键字:劝——何解?

学——学什么?

四、朗诵

五、理清思路,内容分析

1、作者开门见山,引用了什么观点?

2、荀子为什么强调学习?

△变)(书与人、获得教养、学习改变一生……)

△怎样变?(比喻)

3、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又何在呢?

4、学习应采取怎样的态度与方法?

5、结构梳理:

第一段: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两喻)

第二段:学习的意义:(五喻) 改变自己(三喻)

第三段: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五喻) 积累(四喻)

第四段:学习的方法、态度(十喻) 坚持(四喻) 正反对比 专心(两喻)

六、分类归纳总结文言文知识

1.词类活用 (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中的“日”

2.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A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一词多义

绝 强 假 望 闻

七、小结

《《劝学》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