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教案

时间:2024-07-25 17:20:59
《父母的心》教案锦集8篇

《父母的心》教案锦集8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母的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1、能体会课文中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重点:体验和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我们来作个调查:知道爸妈生日的同学请举手。(指名学生说说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妈生日并给爸妈庆祝过生日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回答)

看来,父母在我们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却永远是第一位的:下雨时,总能见到父母送伞的身影,生病时,总能见到父母担忧的神情,生日时,仍能见到父母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川端康成一起来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到110页。

二、新课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说说理由。

(建议大家朗读)

准备好了吗?荆老师注意到刚才朗读的过程中这个词有个别同学读得不很准确:褴褛 谁能告诉我它怎么读?学生读

相信通过刚才的朗读、思考,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就请大家发表观点。

答案:①、 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请2—3人发言,比比谁更简洁。

提问:其他同学怎么样?有没有比他更简洁的?

②、(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过度:这对父母不但不可恶,而且在内心深处痛苦地挣扎着,他们所作的一切源于对孩子的爱。而这种真挚的感情已经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就让我们把这些文字还原成真挚的感情。

2、再读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细细品味,边读边圈点勾画,思考两个问题:

①他们既然把孩子送出了,为何最后又把孩子要回来?

②文中哪个画面最使你感动?请简述理由。

(可从神态、语言、动作入手,抓关键字词等方面分析)

a、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b、送走长子时。

c、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d、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e、要回女儿时。

答案:①、虽然理智告诉他们可以送出孩子,但这种理智经不起时间和感情的折磨,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的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贵妇人要回了孩子。

3、三读感悟:

过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与孩子的骨肉分离,最终把孩子要回了,那么,这一家人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组讨论,时间3分钟)

①、这一家六口今后的命运将会怎样呢?越多越好。

答案:学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经过艰苦奋斗,终于翻了身,从此过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财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于工作出色,大儿子最终成了总经理家业的继承人。

c、由于找不到工作,走投无路,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d、生活艰苦、父母后悔没有送走孩子

e、贵夫人认这几个孩子为干女儿、干儿子,给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开了一家小店,和贵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4、真情表白

过度:文中的父亲说:“宁愿和儿女饿死在一起,也不愿舍弃任何一个孩子”,这是一种爱的表现。那么,我们自己的父母呢?她们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

①、荆老师课前采访了一位嘉宾母亲,对自己的儿子期望很高,儿子犯错,她经常会责备儿子,那么,她是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首先让我们来听听这位母亲的心里话。打出采访视频。

你是如何看待视频中妈妈的? 3位学生发言

对,虽然儿子身上有许多缺点,但他在父母的心中永远是最好的。生活中父母之爱的表现虽是朴实的,平凡的,但值得在记忆中永远珍藏。

②、学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了视频中的母亲,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父母是多么地爱孩子,那么,今天晚上回到家里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行动。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束后挑选一位代表展示你们的成果。(时间3分钟)

(学生用诗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动来回报父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学习报答他们

多与父母沟通,多听取他们的意见

关心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帮父母做一件事,让他们感受孩子的爱

给父母写一封信…)

5、同学们说得多好啊,把这些内容连在一起就是一曲爱的赞歌。这一切一切的爱都源于父母有一颗赤诚的晶莹透亮的爱子之心,荆老师现在把这爱的赞歌浓缩成一句话:父母之爱如暖阳 无私奉献给大地 来作结。

并把它赠送给在座各位的爸爸妈妈。

三、作业

1、请展开你的想象,选择一种结局进行续写。

2、请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美好祝愿浓缩成一副对联,并发挥我们班的特色,用毛笔写就送给你挚爱的父母。

四、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主人公因为有了父母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

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父母的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

2、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浓浓的爱心。

3、体会作品流露的淡淡的哀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懂你》)

这首歌的名字叫《懂你》,那么听完这首歌,同学们知道“你”指的是谁吗?(父母)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只有父母才会有这么真挚的感情。“父爱比山高,母爱比海深”父母之爱是一首永不老的歌,时时震 ……此处隐藏2238个字……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担心”

贵妇人 无子 求子:过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还子 还女儿 也跟着悲伤

日子富足 继承家业 按约付钱 还子,高兴同意 “有些不高兴” “教给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布置作业

《父母的心》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检查昨天布置的预习情况导入。

老师提问:

1、能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孩子,你认为该不该送?

学生思考后,交流。

二、整体感知。

由于学生意见不统一,请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

出示课件:

1、用“圈点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

2、根据父母的神态变化,你觉得他们是怎样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父母的,并说出理由?

3、为何父母最后还是没有把孩子送掉?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各抒己见。

小结:

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我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这种至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再优厚的物质条件,也是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的。

老师再讲一个发生在自己母亲身上的真实事情:我的母亲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时,母亲都会重复这样一个故事。母亲小时侯家里姊妹多,家境贫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镇上一个比较富有的人家。但是母亲一逮着机会,就会偷偷地逃回家,每当回到家时,见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时,那个亲热劲甭提有多高兴了。可是好景不长,被自己的父母发现后,马上就被送回“镇上的那个家”。无论母亲如何哀求,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虽然母亲也看到父母的眼泪,但每次她的父母都会咬紧牙,把她送回去。每次讲到这儿,都会老泪纵横。我知道,这将是母亲一生的痛,是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因此,我觉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给别人,这种行为是不应该的。这对孩子的一生都将造成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手中的补充资料《母爱无言》,阅读后,思考: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分别体现了什么?(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

2、联系课文,看看两文有和相似点?

3、联系自己,你想对自己的父母说些什么?

阅读后思考交流。

四、情感升华

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赞扬这种父母亲情,请同学们把已经收集到的有关这方面的名言、谚语、格言尽情地展示出来。并谈谈你最喜欢的一句是什么?

同学交流,明确。

请同学们用手中智慧的笔,以你喜欢的文学样式,学学古人,写一段话,来颂扬这种淳朴美丽的情感。

学生先自写,然后小组交流,按组推荐一至二篇,上台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并说出推荐的理由,然后请同学点评。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写得非常有真情实感。都把对父母的爱纷纷诉诸于笔端。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文中的主人公因为有父母的浓浓爱心,相信他们一定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健康幸福地生活着。同时也衷心祝愿我们每位师生的家庭和睦,亲情芬芳。

请欣赏FLASH课件:《让爱住我家》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课上的习作精心修改后,誊抄在作文本上。

2、根据文末,发挥想象,补写一个结尾,他们一家六口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父母的心》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技巧。

2、掌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初读理情节、品读析人物、悟读明主旨。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重点:

1、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难点: 感受父母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和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这两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板书)。那么父母之爱又是一种怎么样的感情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父母的心》。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请学生简单介绍作者,老师指导补充

2、(1)给下列字注音或组词:

濑( ) 佣( )酬( ) 舱( ) 褴褛( )

(2)解释:

失魂落魄:

如数奉还:

3、作者介绍

同学们自愿举手回答和完善,老师补充注意事项:川端康成曾获得诺贝尔奖,作者身世对其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课文,理清情节

1、阅读课文,初步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感受文中父母的心情变化。

2、划分段落,进一步掌握文章结构和故事的展开

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小女儿换二儿子)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3、小结:这个故事的三次送换,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小说情节的一波三折。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

再读课文,想想:三次换子女时,父母分别用了什么样的理由?有什么不同的表情?你能从中体会到父母什么样的心理?完成下表: 次数 理由 表情 心理

五、悟读课文,明确主旨

三读课文,你觉得把孩子送给别人是爱吗?要回孩子是爱吗?说出你的理由。

讨论后教师总结:在父母的心头,儿女就是他们一生不变的牵挂。不管是风来了还是雨来了,他们永远是我们的庇护神。正如俗话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送与不送都是爱。

六、总结

小说写作特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小说主题特点: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愁(父母的心的内涵)

七、布置作业

1、仿写“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

2、思考日常生活中父母为我们衣食住行各方面做出的努力,我们又做出过什么让他们欣慰的和伤心的事;把它们分别列写出来,交给父母。

【附】板书:

父母的心

川端康成 次数 理由 表情 心理

一 贫穷 眼含热泪 浓浓的爱心

淡淡的哀怨

二 接班人次序 无精打采

三 和婆婆太像 失魂落魄

四 太小、冷酷 痛苦失声 父爱如山,深沉而又伟岸;母爱如水,细腻而又温柔

作品风格: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

《《父母的心》教案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