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9 09:55:48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经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再进行全班交流和补充,学生进取性较高。

其次,重视朗读感悟。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让学生细读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经过妈妈的话来体会妈妈宽容、为别人着想的品质,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经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我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期望自我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引导中,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了“将心比心”一词的含义。

学完这篇课文我在日记本上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写写自我对文章最终一段的感想。第二天当我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感触还挺多的,异常是部分学生的心得体会让我感动。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2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

第三,作为排在本单元最终的略读课文,我注重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开课时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中;结束时,又引导学生对整组课文进行简单回顾,并安排课后练笔,使整个单元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我想经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必须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教师的我,经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以往我们也做过学生,也明白当学生的辛苦,此刻我们是教师了,站在讲台上的我们也许只想着如何去教好我们的孩子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当这样。但学生总是喜欢逃离我们的视线,爱和我们玩躲迷藏。所以,让我们也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多点体谅学生,将心比心替他们想想,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的某些错误是正常,能够理解。当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耐心后,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那我们教师教得也不至于那么累了,工作起来也就欢乐多了。

一篇简短的课文确让我们师生都懂得如何去为别人着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3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将心比心》,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里?母亲又是怎么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教学反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物我一体,将心比心”显然,“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文以此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尽量想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在体会了文章中感人的语言,了解了文章思想后,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将心比心”的含义,情绪也上来了。可是时间在启发诱导中被浪费了,没有时间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更别说联系实际来谈体会了。只有课后通过练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了。

在教学本文时,我放手让学生自渎自悟,遇到不理解的词句时,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在初读时,引导学生复述“我”所经历的两件事,再读时,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你是这位阿姨会怎么做?如果你是被扎针的母亲,会这样做吗?从而进行移情体会,并创设其他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模仿课文的语言描写写几句人物的对话。

课后,我不由得也反思起来,作为老师在与学生相处时,在我们要求学生时,将心比心也尤为重要。我们也做过学生,也知道当学生的辛苦,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时候,现在角色转换成老师了,站在讲台上我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教好他们,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告诉他们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而孩子不一定理解,接受。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4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我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本事,用自我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经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到达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我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教师们的肯定。可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 ……此处隐藏12136个字……置腹地为他人考虑呢?怎样才能升华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境界呢?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我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个我摔倒的情景,看看孩子们如何去处理?我间接的把我的思路告诉了其他的语文老师,希望他们能配合我一起演这出戏。

第二天我就要讲课了,我感觉这个方法不太合适,这不是明摆在欺骗学生吗?刚好我们班张贺同学生病了,我以这个事实为情景效果会更好。于是,我又推翻了原来的设想,重新设计了这节课。

导入:今天我的心就如这灿烂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昨天我告诉大家,张贺住院了,今天咱班的很多孩子就从自己家里拿来了水果,想要看望他,真让我感动。如果此时张贺知道了,会更感动的。大家的这份心意我先替张贺谢谢了。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我们的心会更加温暖的。

自主学习: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自主学习的1、2、3题。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让你感到最温暖的句子,这些句子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达出来的,做这些事他们都想到了谁?很自然的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互动:

1、说说谁在班上帮助过别人,说明具体的事

2、谁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大胆的说声“谢谢“

3、让孩子现场给张贺打电话,说出祝福。

课堂小练笔:给张贺写贺卡

课堂小结:揭示课文主题: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教师总结:(此处配音乐)孩子们,将心比心,我们的心灵会更加美好,我们的心胸会更加宽广,我们的生命会更加精彩,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整个教学环节在我大脑中放映的好几遍,上好这节课,我信心十足。

上课了,孩子们的状态很好,各个环节进行的都很顺利。到互动情节了,我有些紧张,因为事先我没有和张贺的妈妈沟通,不知道打电话会能否顺利。我转身走向讲台,想要去拿放在讲台上的手机,和 电话号码。走的有些快,忘记了录播教室的讲台了,(教室里是没有三尺讲台的'),刚要去拿手机,脚一下子踩在了讲台的边缘,另一只脚也悬空了,只听“扑通“一声,我整个身体狠狠的摔在了讲台上,脚踝和右腿膝盖剧烈的疼痛,我咬着牙,摸着脚踝,尽力稳定自己的情绪,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疼痛难忍的我涨红了脸,我好恨自己不小心,在学生面前丢大人了。眼看一节成功的课就要完成了,在这节骨眼上出了这样的岔子。疼痛加委屈泪流满面。我打算宣布下课,下节课继续讲。就在我放弃的那一瞬间,孩子们一下子拥了上来,“老师,你没事吧?”“老师,摔到那里了,很疼吧?”“老师,我们来扶你。”……一句句稚嫩的,关切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洒进我的心田,我又一次落泪了,百感交集。这股力量使我坚强的站了起来。深深的向大家鞠躬表示歉意,表示感谢。我就将机就计,让孩子们以刚才我摔倒后,所发生的事情写一篇小练笔,抓住动作和语言描写现场和人物。很快一篇篇感人肺腑的小写作诞生了。孩子们都能通过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刻画出了感人的画面。最让我感动的是儿子的肺腑之言:老师的眼泪 老师正在给我们讲课时,不小心摔倒了。老师哭了,因为她的腿摔疼了,这是咸咸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其她的老师都很关心她,她很幸福,这是甜甜的泪;老师哭了,因为同学们都在担心着她,她感动了,这是暖暖的泪。我希望老师以后做什么事小心一点,希望她快点好。

孩子们习作是成功的,祝福是真诚的。我的疼痛成就了这次成功的习作,因为疼痛是最真实的。人生也是这样,失败时让我们痛,痛了,才能触及我们的灵魂,才能让我们奋发向上。只有疼过,才有痛的滋味。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5

《将心比心》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根据本校“美的课堂”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了“美的导入”—“美的发现”—“美的升华”三个教学环节。开课伊始,我引用了台湾作家罗兰的一段话,并把这段话变成了一首诗让学生朗读,目的是想让学生通过朗读激起学习兴趣,并能通过这首诗初步了解“将心比心”的意思。在“美的发现”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自读自学提示,用“—”勾画出学习这课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紧接着,针对四年级年段目标设计了“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概括主要内容的训练。最后出示了本课的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1、2自然段,在人物描写的语句中,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地方,批注你的感受。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在交流汇报时,主要从人物的语言描写进行体会。如:“这是我的女儿……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让我体会到妈妈想用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妈妈的这种品质让我感动。针对文章的这一写作特点,我把“美的升华”设计为小练笔:生活中,也一定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请你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来体现人物“将心比心”的品质。想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方法,并能感悟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

一、成功之处

通过一学期“美的课堂”的教学改革的尝试,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自学、批注、交流、倾听的基本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并逐渐规范。自学时,学生可以做到独立地读、思、勾、批;在小组交流和全班汇报时,能做到分工明确,汇报者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倾听者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补充或质疑。这也正是本堂课的亮点。

二、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竟然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那么尝试初期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如《将心比心》一课,虽然在开课时我设计了用台湾作家罗兰的话来激趣,但效果并不好。课后进行反思,觉得如果开课时用和学生聊天的方式,和他们分享在我生活中发生的像“将心比心”那样的真实的故事,我想会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样的`“美的导入”正好和“美的升华”相照应,更能为后面的小练笔打好铺垫,岂不是“一箭双雕”。

在“美的发现”这一环节中,针对年段目标设计了概括主要内容,但由于还是停留在“读—思—说”这种传统的方法上,所以导致在“说”的这一环节,大多数学生都扮演的旁听者的角色,如果能变“读—思—说”为“读—思—做(如:用填空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那么所有学生都会动起来,成为正在的参与者。在设计自学提示时,由于没能抓住“将心比心”这一主线,而片面的将问题设计为“勾画感动的句子”,所以学生的交流显得有些肤浅、苍白,对“将心比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导致了学生在“美的升华”的小练笔中,有些无从下手,写出来的东西也缺乏深度。为了避免在以后的教学中出现同样的问题,我认为在制定自学提示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紧扣文眼。自学提示就围绕文章的题目展开设计。二是自学提示要细化、要有可操作性。如自学提示要让学生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从哪些方面进行批注。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只有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那么他的理解才会有深度、有广度,最后落到笔上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有内涵。

课改之路艰辛而又漫长,我会继续在这艰辛而又漫长的课改之路上下求索。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